学校主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 
 
本草外用典籍溯源
发布时间: 2021-06-24 浏览次数: 11

作 者:陈 军

中药外治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,外用中药本草通过皮肤及腔道黏膜进入机体,从而发挥预防、治疗疾病的目的。外用形式包括局部涂擦、贴敷、熏洗、熏蒸、点眼、滴鼻、纳药等。

本文将本草外用典籍一一溯源,与中医药外用的同道中人共同汲取古籍营养,传承精华,守正创新。

  • 《殷墟卜辞》(商代,约公元前1600-公元前1300年)中有22种疾病使用了外治方法,其中灸法和药物外治各5条,这是本草外用的最早文字记录。

  • 《五十二病方》(西汉,公元前202-公元8年)记载了用于外敷给药的方剂,有敷贴、药浴、熏蒸、熨等多种本草外用的记载。

  • 《神农本草经》(东汉,公元25-220年)记载了许多本草外用方法,如茺蔚子“可作浴汤”(外用洗剂)。

  • 《刘涓子鬼遗方》(晋代刘涓子著,公元266-420年)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,记载了大量本草外用方法,如用黄连、大黄、水银等多种药物配成软膏、膏药治疗痈疽。

  • 《肘后备急方》(东晋葛洪著,约公元300-400年)记载了黑膏药制备工艺。

  • 《千金要方》(唐孙思邈著,公元652年)记载了大量妇、儿科外治方。

  • 《太平惠民合剂局方》(宋陈师文等著,公元1078-1085年)记载了很多外用方,如急风散。

  • 《外科精义》(元齐德之著,公元1335年)主张内外兼治,指出痈疽疾患虽现于局部,但与全身脉证密切相关。

  • 《本草纲目》(明李时珍著,公元1552-1578年)记载了大量本草外用方,后人整理出具有特效的外治疗法单方、验方1678首。

  • 《理瀹骈文》(清吴尚先著,公1865年)是第一部外治法专著,提出“膏可统治百病”以及“外治之理,即内治之理,外治之药,亦即内治之药;所异者,法耳”,系统阐述了本草外用理论,并指出凡能内服有效的也可外用膏药治疗,即“凡汤丸之有效者,皆可熬膏”。


原文来源:公众号“本草外用”(微信号:EATCM-NJUCM







  Copyright © 2005 - 2021 南京中医药大学 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制作维护
地址:江苏省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 邮编:210023 苏ICP备11032525号-1